在祁阳县人民医院,作为分管医院医保和健康扶贫工作的副院长,陈其英的“精明”早就名声在外。但如何做好让医保政策切实保障贫困患者的利益,她却说,只有“精明”还远远不够。
陈其英(左一)在与同事讨论工作。
政策宣传做精细
“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贫困户。”
“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呀,钱都带来了,不让交丢了的话可怎么行!”
……
2017年,贫困户看病的“先诊疗后付费”模式在祁阳县人民医院实行,却引发了一系列大小问题。不需要预付费就可以进医院,贫困户们为什么不满意?站在医院的结算窗口,陈其英陷入了思考。
连着几天守在窗口服务台,陈其英看出了门道:宣传不够,这是阻碍政策执行的重要原因。再好的政策,百姓不了解就是白纸一张。
要让贫困户们熟悉政策,首先要让医院工作人员学习,第一步她在医院来了一场“魔鬼训练”。利用医院内部网络系统、电子显示屏、手机微信平台等载体,她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培训,并定期考核,让全院医务人员人人成了“政策通”。
连着大半个月时间,在医保窗口和病房,陈其英都成了常客。只要有时间,她就站在大厅,一手拿着宣传册,一手为患者“敲”重点。“院长都这么拼了,我们工作人员不努力宣传政策怎么行。”医院一名窗口办事员说。
工作思维要精准
为了让贫困户们真正可以“一站”解决结算报销所有问题,陈其英没少从“准”字上作文章。
通过宣传和流程对接,去年,医院“先诊疗后付费”落实率达到了95%,但差了5%,她仍不满意。
为此,她组织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,研发出一款“贫困患者精准识别软件”。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,通过扫码身份证,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,便可以“阻止”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入院时缴费。1个月以后,全院贫困户患者预交住院费的现象为“0”。
数据统计,自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,祁阳县人民医院累计收治贫困户患者30000余人次,病人医疗总费报销比例最低达86%,减免医疗费用500余万元。
近几年,医保政策调整多、变化大,如果有临床经验的专业医生和护士来参与相关工作,政策肯定会吃得更透。但受限于薪酬待遇或工作内容,很少有医护人员会主动提出转岗申请。
“医保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杠杆,是医疗工作的保障,具有挑战性,也很有成就感,来医保科吧!”为了获取专业人才,陈其英没少这样“鼓动人心”。现任祁阳县人民医院医保科主任、副主任护师李琼桂,医保科干事、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汪志玲,就是这样被她“游说”到医保科的。
2019年,祁阳县迎接国家扶贫工作抽检,祁阳县人民医院健康扶贫工作做到了零失误、零失分,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贫困患者的肯定。
零失误的秘诀是什么?陈其英说,没有什么秘诀,工作做扎实了,自然有成果。这时,记者才懂得了她说的“医保工作只‘精明’还不够”的含义。
(文/张丹妮)